近期,光伏产业形势严峻,今年有39家上市光伏企业陷入净利润亏损,前三季度制造端产值同比下降超44.7%。造成此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,供过于求导致产业链价格动荡,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。
为应对此局面,光伏行业协会设定0.68元/瓦作为投标中标“底价”,并多次组织“反内卷”座谈会。同时,工信部发布新规,收紧项目资本金比例,大幅提升技术门槛,全面加严能耗指标。此外,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也旨在提振海外组件产品价格。
面对困境,国内光伏企业积极应对,阳光电源、金晶科技、锦浪科技等企业的海外业绩成为盈利的重要因素。海外市场成为众多企业的发展途径,同时,选对市场产品路线也是企业制胜的法宝,TOPCon等技术路线备受关注。
尽管当前面临困境,但光伏产业在国内能源结构优化进程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,有着广阔前景。业内专家呼吁加大产业调整力度,通过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,淘汰落后产能,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。同时,需要加快制定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,出台鼓励民营企业投资配电网微电网的具体措施,进一步释放光伏等新能源发展潜力。